“以前山洪预警要等30分钟,现在15分钟就能精准推送,为转移抢出宝贵时间!”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。
9月10日,记者从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获悉,历经三年多建设,浙江数字孪生水利已从试点拓展至流域、水网、工程等多领域。
目前,浙江已在八大水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,其中钱塘江、杭嘉湖东部平原等7个流域正式上线运行,实现防洪预报调度分钟级模拟计算(钱塘江、苕溪、飞云江等实现“正向-逆向-正向”算法功能),鳌江流域计划今年底上线。
“运算速率提升10倍,2分钟生成一套调度方案。”去年梅汛期间,瓯江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,数字孪生瓯江系统精准预演不同泄洪场景,协调紧水滩、滩坑两座大型水库实施“小幅度、多频次”动态错峰调度,守住下游青田县防洪安全线。
同年汛期,钱塘江流域同样面临严峻考验——下游富春江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。数字孪生钱塘江系统迅速发力:实时接入水文站水位、防洪工程运行参数,自动推演81组洪水错峰方案,清晰模拟洪峰演进、水位变化及淹没范围。
凭借预演结果,浙江省水利厅果断采取“早动、小动、快动”策略,不仅实现新安江建库以来首次低于汛限水位2.18米时开启1孔预防性泄洪,更是在90小时内精准启闭闸门17次,累计预腾库容12.5亿立方米,为承接上游来水预留充足空间,有力保障了钱塘江流域防洪安全。
浙江构建的“1+3+11”数字孪生水网格局,以1个省级水网为核心,联动浙北、浙中、浙东3个跨区域水网及11个市级水网,形成“省级统筹—区域协同—市级响应”机制,与流域、工程系统深度衔接,筑牢水资源保障防线月,余姚地区遭遇干旱天气。浙东数字孪生水网模型紧急启动“诊断”模式,经过多轮筛选比对,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根据预演结果,实施15天不间断引水,通过萧山枢纽累计引水7540万立方米,有效缓解余姚市旱情。
作为资源性缺水城市,宁波布设超1.4万个监测感知点位,覆盖水库、供水等七大类水利工程,海量数据实时汇聚指挥中枢。
“输入100天供水需求,系统会自动优化水库、水厂调配方案,甚至规划备用水源启用。”宁波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:“2024年抗旱期间,宁波通过数字孪生水网统筹水库蓄水、协调跨区域引水,累计向城区增供原水2100万立方米,将城区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9.8%。”
在防御2022年、2024年流域性洪水和“梅花”“康妮”“竹节草”等台风中,数字孪生钱塘江、杭嘉湖、甬江等系统精准支撑预泄预排、错峰调度、拦蓄尾洪等。今年以来,浙江省开展洪水预报1.3万站次,发布洪水预警239站次,实现应(预)报尽(预)报。
今年梅汛期,苕溪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预报瓶窑站可能要超警戒水位,此时,位于东苕溪上游的青山水库早已严阵以待,其数字孪生系统展现出强大的风险预判能力——工作人员只需一键操作,不同水位级、不同流量级下的洪水风险图便能快速生成。
在科学调度与精准防控的协同作用下,东苕溪干流洪峰水位最终降低18%,有效减轻了流域防洪压力。
截至目前,浙江省周公宅-皎口等19座水库、城西南排等7座闸泵、铜山源等3个灌区的数字孪生成果已上线座闸泵、三门县东部灌区的数字孪生建设正加快推进。
近日,浙江省水利厅印发《浙江省数字孪生水利 “天空地水工” 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实施方案(2026—2030年)》,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: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推进‘天空地水工’一体化监测感知,深化水利专业模型建设,加快构建更具韧性、更智能、更惠民的现代化水网,为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‘浙江经验’。”
9月10日,记者从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获悉,历经三年多建设,浙江数字孪生水利已从试点拓展至流域、水网、工程等多领域。
目前,浙江已在八大水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,其中钱塘江、杭嘉湖东部平原等7个流域正式上线运行,实现防洪预报调度分钟级模拟计算(钱塘江、苕溪、飞云江等实现“正向-逆向-正向”算法功能),鳌江流域计划今年底上线。
“运算速率提升10倍,2分钟生成一套调度方案。”去年梅汛期间,瓯江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,数字孪生瓯江系统精准预演不同泄洪场景,协调紧水滩、滩坑两座大型水库实施“小幅度、多频次”动态错峰调度,守住下游青田县防洪安全线。
同年汛期,钱塘江流域同样面临严峻考验——下游富春江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。数字孪生钱塘江系统迅速发力:实时接入水文站水位、防洪工程运行参数,自动推演81组洪水错峰方案,清晰模拟洪峰演进、水位变化及淹没范围。
凭借预演结果,浙江省水利厅果断采取“早动、小动、快动”策略,不仅实现新安江建库以来首次低于汛限水位2.18米时开启1孔预防性泄洪,更是在90小时内精准启闭闸门17次,累计预腾库容12.5亿立方米,为承接上游来水预留充足空间,有力保障了钱塘江流域防洪安全。
浙江构建的“1+3+11”数字孪生水网格局,以1个省级水网为核心,联动浙北、浙中、浙东3个跨区域水网及11个市级水网,形成“省级统筹—区域协同—市级响应”机制,与流域、工程系统深度衔接,筑牢水资源保障防线月,余姚地区遭遇干旱天气。浙东数字孪生水网模型紧急启动“诊断”模式,经过多轮筛选比对,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根据预演结果,实施15天不间断引水,通过萧山枢纽累计引水7540万立方米,有效缓解余姚市旱情。
作为资源性缺水城市,宁波布设超1.4万个监测感知点位,覆盖水库、供水等七大类水利工程,海量数据实时汇聚指挥中枢。
“输入100天供水需求,系统会自动优化水库、水厂调配方案,甚至规划备用水源启用。”宁波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:“2024年抗旱期间,宁波通过数字孪生水网统筹水库蓄水、协调跨区域引水,累计向城区增供原水2100万立方米,将城区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9.8%。”
在防御2022年、2024年流域性洪水和“梅花”“康妮”“竹节草”等台风中,数字孪生钱塘江、杭嘉湖、甬江等系统精准支撑预泄预排、错峰调度、拦蓄尾洪等。今年以来,浙江省开展洪水预报1.3万站次,发布洪水预警239站次,实现应(预)报尽(预)报。
今年梅汛期,苕溪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预报瓶窑站可能要超警戒水位,此时,位于东苕溪上游的青山水库早已严阵以待,其数字孪生系统展现出强大的风险预判能力——工作人员只需一键操作,不同水位级、不同流量级下的洪水风险图便能快速生成。
在科学调度与精准防控的协同作用下,东苕溪干流洪峰水位最终降低18%,有效减轻了流域防洪压力。
截至目前,浙江省周公宅-皎口等19座水库、城西南排等7座闸泵、铜山源等3个灌区的数字孪生成果已上线座闸泵、三门县东部灌区的数字孪生建设正加快推进。
近日,浙江省水利厅印发《浙江省数字孪生水利 “天空地水工” 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实施方案(2026—2030年)》,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: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推进‘天空地水工’一体化监测感知,深化水利专业模型建设,加快构建更具韧性、更智能、更惠民的现代化水网,为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‘浙江经验’。”
“以前山洪预警要等30分钟,现在15分钟就能精准推送,为转移抢出宝贵时间!”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。
目前,浙江已在八大水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,其中钱塘江、杭嘉湖东部平原等7个流域正式上线运行,实现防洪预报调度分钟级模拟计算(钱塘江、苕溪、飞云江等实现“正向-逆向-正向”算法功能),鳌江流域计划今年底上线。
“运算速率提升10倍,2分钟生成一套调度方案。”去年梅汛期间,瓯江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,数字孪生瓯江系统精准预演不同泄洪场景,协调紧水滩、滩坑两座大型水库实施“小幅度、多频次”动态错峰调度,守住下游青田县防洪安全线。
同年汛期,钱塘江流域同样面临严峻考验——下游富春江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。数字孪生钱塘江系统迅速发力:实时接入水文站水位、防洪工程运行参数,自动推演81组洪水错峰方案,清晰模拟洪峰演进、水位变化及淹没范围。
凭借预演结果,浙江省水利厅果断采取“早动、小动、快动”策略,不仅实现新安江建库以来首次低于汛限水位2.18米时开启1孔预防性泄洪,更是在90小时内精准启闭闸门17次,累计预腾库容12.5亿立方米,为承接上游来水预留充足空间,有力保障了钱塘江流域防洪安全。
浙江构建的“1+3+11”数字孪生水网格局,以1个省级水网为核心,联动浙北、浙中、浙东3个跨区域水网及11个市级水网,形成“省级统筹—区域协同—市级响应”机制,与流域、工程系统深度衔接,筑牢水资源保障防线月,余姚地区遭遇干旱天气。浙东数字孪生水网模型紧急启动“诊断”模式,经过多轮筛选比对,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根据预演结果,实施15天不间断引水,通过萧山枢纽累计引水7540万立方米,有效缓解余姚市旱情。
作为资源性缺水城市,宁波布设超1.4万个监测感知点位,覆盖水库、供水等七大类水利工程,海量数据实时汇聚指挥中枢。
“输入100天供水需求,系统会自动优化水库、水厂调配方案,甚至规划备用水源启用。”宁波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:“2024年抗旱期间,宁波通过数字孪生水网统筹水库蓄水、协调跨区域引水,累计向城区增供原水2100万立方米,将城区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9.8%。”
在防御2022年、2024年流域性洪水和“梅花”“康妮”“竹节草”等台风中,数字孪生钱塘江、杭嘉湖、甬江等系统精准支撑预泄预排、错峰调度、拦蓄尾洪等。今年以来,浙江省开展洪水预报1.3万站次,发布洪水预警239站次,实现应(预)报尽(预)报。
今年梅汛期,苕溪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预报瓶窑站可能要超警戒水位,此时,位于东苕溪上游的青山水库早已严阵以待,其数字孪生系统展现出强大的风险预判能力——工作人员只需一键操作,不同水位级、不同流量级下的洪水风险图便能快速生成。
在科学调度与精准防控的协同作用下,东苕溪干流洪峰水位最终降低18%,有效减轻了流域防洪压力。
截至目前,浙江省周公宅-皎口等19座水库、城西南排等7座闸泵、铜山源等3个灌区的数字孪生成果已上线座闸泵、三门县东部灌区的数字孪生建设正加快推进。
近日,浙江省水利厅印发《浙江省数字孪生水利 “天空地水工” 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实施方案(2026—2030年)》,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: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推进‘天空地水工’一体化监测感知,深化水利专业模型建设,加快构建更具韧性、更智能、更惠民的现代化水网,为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‘浙江经验’。”